作者:李金民
(作者单位:东莞市顺景财税服务有限公司)
导读:顺景财税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发现很多老板、会计人员甚至税务人员对税负率这个东西有着诸多误解,笔者在此就税负率做一个分析。作者才疏学浅,如有错误之处欢迎朋友们加我电话(微信)15818477527批评指正 。
税负率顾名思义就是税收负担率,与各税种相对有增值税税负率、企业所得税税负率等,在这里笔者仅探讨增值税税负率这一指标。增值税税负率通常需要与纳税期间相对应才有意义,比如:2017年度的增值税税负率,2018年1至10月份的税负率等,对于普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来说,通用的计算公式是:税负率=应纳增值税额/应纳税销售额*100%。如果是出口退税企业,其计算公司略有变化:增值税税负率=(应纳增值税额+免抵税额)/应纳税销售额*100%。对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其增值税税负率就等于征收率。其实对于所有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来说,都适用另外一个计算公式:增值税税负率=毛利率*税率。我认为这个公式更能体现税负率这个指标的本质。
理论上来讲,假如一个生产企业的产品物理结构和生产工艺不变,所有的生产材料及其他可抵扣的耗用都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话,该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应是一个大致确定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而变化。举例来讲,假如某企业2018年度销售收入1000万元,材料等生产成本(工资除外)占销售收入的70%,所有耗用都取得了1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则该企业的税负率=(1000*16%-700*16%)/1000*100%=4.8%或(1-70%)*16%=4.8%。
但在现实生活中,网上或民间常常会冒出一个《行业增值税税负率表》的东西,对人们的误导颇深。很多企业老板或者会计以为只要达到这个表上税务机关要求的税负率就万事大吉了。行业税负率是站在征管机关角度对某地区同行业增值税税负率的一个统计学概念,完整的表达应叫行业平均增值税税负率,即是平均数,必然意味着标本企业的税负率是有比行业税负率高的企业,也有比行业税负率低的企业。导致各个企业税负率不同的原因有多种,排除隐瞒收入和取得虚开增值税发票抵扣的情况之外,无非是产品结构与生产工艺和效率的不同。比如同样是生产鞋子的企业,由于鞋子品种不同,生产材质不同,加工工艺不同等原因,可能税负率会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仅凭税负率这一指标来判断一个企业纳税是否正常是比较武断的做法。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咨询或探讨请拔打作者手机(微信)15818477527,邮箱564784270@qq.com